裳之贽,见恭敬之礼也。既与入文王之庙,是见大孝之礼也。目睹威仪干戚之容,耳听清歌雅颂之声,心充至德,欣然以归,此四夷所以慕义内附,非重译狄鞮,来观猛兽熊罴也。夫犀象兕虎,南夷之所多也;驴骡馲驼,北狄之常畜也。中国所鲜,外国贱之。
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璞抵鸟鹊。今贵人之所贱,珍人之所饶,非所以厚中国而明盛德也。隋和,世之名宝也,而不能安危存亡。
故喻德示威,唯贤臣良相,不在戎马珍怪也。是以圣王以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昔晏子修之樽俎之间,而折冲乎千里。不能者,虽隋和满箧,无益于存亡矣。
《后汉书》治要(二)
陈留令刘豫、冠军令驷协,并以刻薄之姿,临民宰邑,专念掠杀,务为严苦,吏民愁怨,莫不疾之,而今之议者,反以为能。违天心,失经义,诚不可不慎也。非徒应坐豫协,亦当宜谴举者。务进仁贤,以任时政,不过数人,则风俗自化矣。臣尝读书记,知秦以酷急亡国,又目见王莽亦以苛法自灭,故勤勤恳恳,实在于此。
又闻诸王主贵戚,骄者逾制,京师尚然,何以示远?故曰:“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夫阴阳和,岁乃丰;君臣同心,化乃成也。
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师,及道出洛阳者,宜皆召见,可因博问四方,兼以观察其人。诸上书言事有不合者,可但报归田里,不宜过加喜怒,以明在宽也。
《文子》治要·上礼
天地之道,极即反,益即损,故圣人治弊而改制,事终而更为矣。圣人之道,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无廉耻,不可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教不孝;不能使人孝,能刑盗者,不能使人廉耻。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人,经非誉以导之,亲贤而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