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装逼倒是真的。”
韩涵默不作声,趴在桌子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戳着草纸,眼神有些茫然。
好哥们捅咕捅咕他,小声问:“你干嘛呢?”
“没什么。”
韩涵用力一顿划拉,圆珠笔将草纸割出一片碎乱,仔细看去,满篇都是四个字——知而不顺。
仿写《青春》和《性》的经过很不美好,越仿越能感受到差距,韩涵最近两个月被折磨得头昏脑涨,反倒是对知而不顺的意气有了更深的体会。
哥们用异样的眼神瞟了他几眼,欲言又止,最终只留下一声叹息。
臣等决心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方星河……真有那么牛逼?
……
方星河不算很牛逼,但是《知而不顺》确实超模了。
只不过,冲击力因人而异。
任何文字,最终能转化出什么程度的情绪冲击,完全取决于受众的审美水平、经历契合程度、价值观同频性三大要素。
审美之例,比如《红楼梦》。
经历之例,比如《悉达多》。
三观之例,比如《小时代》。
方星河在文章里给青少年分了类,一种是没心没肺的快乐小二逼,此类人低契合低同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