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困小镇的我曾经怎样看待世界,勇敢走出去之后,又受到了哪些冲击。
从武当到上海,先是接受道家之静,再去感受魔都繁华,最终回到小镇,静与繁同时在贫瘠的心灵深处扎根,曾经找不到出口的青春期躁动忽然灌溉出一朵小小的花。
青翠的枝干努力向上伸展,花朵开得鲜艳芬芳,而沉默的根茎在黑暗的土壤中越扎越深……
不再满是戾气的文字,充满了意象性的暗示。
方星河没有直接写出任何可能,但是花枝根三种象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动态变化,又足以让人幻想出任何可能。
枝干是青春的生命力吗?
花朵是努力的绽放吗?
沉默之根是本心吗?
可以是,但未必只是,甚至有可能不是。
方星河的文字不再像《知而不顺》那样明确且悍勇,他想走出小镇的心气是强烈的,可他最终指向的结局,却不是变得多强、干碎什么、如何辉煌,而是略显虚幻的“忠实自我、明确本心”。
表面看上去一点都不凶,也不酷,但却在最后一句“我选择做题”里升华成了极致的坚定。
万宝儿看山是山,只感受到了一种向上的蓬勃意气。
万母看到的则是父辈们赤着脚从山里走出来,拎着脑袋浴着血,以最顽强的生长意志,最终把生命绽放成绚烂红花。
而从万父的视角出发,联想到的更多更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