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生来便居于宫中,哪怕年岁尚小,对争斗却有着天然地敏锐,点头道:“父皇重视我,大哥不足为惧。”
皇后万分欣慰,心中又谢了一通傅玉璋。若不是有这孩子一直同太子书信来往,督促太子念书,官家又怎会隔三差五便会问问太子的功课?
傅玉璋的信委实有趣,景朔帝都偷偷看过许多回,还同皇后分享过其中的趣事。多年夫妻,皇后自然知晓景朔帝对傅氏兄弟的看好,傅玉璋哥儿俩本就有神童之名,皇后便愈发觉得太子同这两兄弟来往是件极妙的事。
不然以太子如今的年纪,景朔帝只会拿他当孩子看,怎会在太子这么小的时候便传授他帝王之道呢?
邓皇后很是满意,更是思忖着要用何名义赏赐一番长平侯夫人。臣子们的事情,邓皇后不插手,但女眷这边,邓皇后还是能多花点心思的。一国之母,天下女子的表率。只要皇后对谢瑶娘流露出几分亲近之色,就够谢瑶娘在京城女眷中横着走。
这一切傅玉璋都毫不知情,他正惦记着即将到来的中秋节。
大齐百姓尤爱过节,每到节日,京城百姓们定然将自己收拾得妥妥帖帖,前去酒楼茶楼说说闲话,聊聊趣事,再邀着一道儿去勾栏瓦肆看看各大伎艺人的表演。大齐没有宵禁,每到节日,定然是花市灯如昼,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彻夜不熄。各大酒楼茶楼纷纷挂上彩楼,又请了舞狮队歌舞队在门口表演,以招揽顾客。
小铺面不如大酒楼财大气粗,也挑了幌帘,挂上样式别致的灯笼,再往那门口一站,气沉丹田,吆喝声响彻半条街,热闹非凡。
伎艺人更是卯足了劲儿,纷纷拿出看家本事,只为了在灯会上博得满堂喝彩,好叫人都知晓自己的名号,日后前来勾栏瓦肆看自己的表演。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