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道:“今年魏国多事,关中大旱乏粮,荆州、司隶、豫州又多雨而有洪水,此等良机不容错过。本相禀明陛下之后,进兵北上,先克武街、再取下辨、后占河池。在下辨城外击破魏贼张郃、陆逊部,又在故道水旁抵御曹真,战果斐然,实为上天庇佑、将士用命之故。”
“本相与孙权相约攻魏,而孙权却置大局于不顾,实乃可恨!待回军之后,本相会亲自写信驳斥孙权此举!”
“今年北伐可谓大胜!待本相领兵回军之后,定会向陛下奏明诸位之功,爵赏、增邑,还请诸位耐心等待一二。”
对于这些群情激奋的将军们,将他们的怒火转到孙权的身上,无疑是一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
当然,在宣布撤军的命令后,杨仪、蒋琬、费祎等一众府属,以及帐中的将领们都没有什么异议,甚是自然的领了撤回的命令。
撤军,也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程。
哪部先撤、哪部后撤,次序如何定,粮草如何安排,如何安排后翼抵御敌军……
这一切都需要丞相诸葛亮本人及府属众臣的繁复工作来推行。
蒋琬、费祎二人在合力整理完退兵军粮的分配与调派后,已是深夜,二人在帐中半卧着休憩,也开始闲聊了起来。
“公琰兄。”费祎说道:“虽然今日众将都愤慨于孙权之举,但我细细想来,孙权给了这封书信,也算坦诚了。旁人没看过,丞相可是给你我还有杨威公三人都看过的。”
蒋琬道:“是坦诚不坦诚的问题吗?”
“文伟,你不知情。此前我在武昌面见孙权的时候,彼时孙权的狡黠与豪气,一如多年气派。可你看孙权信中的话语了吗?完完全全就是丧了心气的样子,就想缩起脖子躲在大江的防线之后,再不求向北方进取了!”
“至于此前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