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本类似,曹植身上的将军号也是这般来的。
曹植上表之后,又来到北宫请求陛见。毕竟是有名有姓的皇叔、又是九卿之一的大鸿胪,若连见都不见的话,只会寒了天下宗室的心,说不得还会给朝廷官员们带来什么风向的误判。
曹睿本不想让曹植去的。
太和年间,大魏使者最远到了肃慎边境、也就是后世所称的黑龙江畔,拿到了肃慎关键的水道信息。凉州派出的商队也最远向西到达了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几乎就是后世的喀什左近,再向西就要到达葱岭了。
但在洛阳官吏的刻板印象中,幽州、营州、凉州都是蛮荒之地,家中子弟若是有几分前途的,都不会派往这么边疆的地方受苦。几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歧视,太和年间仅仅数年的开拓是改不掉的。
而派遣船队试图行船到倭国,那看起来真就和贬官三千里没多大区别。曹睿也没想让曹植去这么远的地方冒险。
万一死了呢?在船上染病了呢?掉下船了呢?在倭国遇到什么意外回不来了呢?
曹睿不想惹这种麻烦。
但当曹植自己来到洛阳北宫的书房之中,慷慨激昂的在曹睿面前陈说志向,想要以他的宗室之身,为大魏真正做一些开拓性的事业,而非在洛阳苦守在鸿胪寺中。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话中带泪,发自肺腑……
既然曹植这么坚持,曹睿心中纠结了许久,最终也是没有拒绝。曹植所说道理也对,那就随他去吧。
于是,朝廷为曹植加了一个楼船将军的将军号,统领万余士卒和十艘海船,开启了这段航行。
如今到了曹植与陈本胜利归来之时了。
寿春与淮阴二城之间相隔约六百里,曹植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