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没有人回答。
\n
见状,那道女声又轻轻喊道:“陈小姐,陈小姐?”
\n
画面骤然亮起。
\n
纯白的墙壁、地板、桌面,没有多余的装饰物,两个女人正相对而坐。
\n
开口的那名女人穿着一身白大褂,姿态柔和而端庄,被问话的女人却是一身蓝白条纹的病号服,脸色苍白而沉默。
\n
她目光涣散地看向前方,并没有聚焦在面前的女人身上,整个人显现出无言的抗拒和疲惫。
\n
——这里是精神病院。
\n
【作者有话说】
\n
实在是高估自己码字的速度了……晚点更新今天的,但可能也是一截半成品qaq大家可以明晚再看
\n
注:
\n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人有时心中讨厌或憎恨一个人,但在表面上却又对此人十分热情和关心;有时心里喜欢一个人,表面上却异常冷淡。无意识的冲动在意识层面上向相反方向发展,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反向行为、矫枉过正,是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摘自百度百科)(本人一直是用恐同即深柜来记忆反向形成的,但实际上这个行为背后要用防御机制解释的话应该要更复杂一点)
\n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流派提出来的理论之一,类型挺多的,包括压抑、拒绝、升华等等,然后精神分析也是弗洛伊德创立的,最开始是用来治疗神经症这样,但这老小子提出来的理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而且包容度也特别大,像现在他的很多理论可以运用在心理咨询、研究、文学创作等等领域里,所以本人一般笼统理解为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流派。
\n
第112章 11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