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形成的基础上,一点点用手工加以改造修整。
山洞中的烟尘没有彻底散去,显得有些雾蒙蒙的,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气味,就像是过年点完鞭炮后,那股子二氧化硫的味道。
李奕心中大喜,看来是火药没错了,又往里走了一截,他发现山洞还挺深的,弯弯曲曲绵延了数百米。
拐过一个弯之后,眼前终于豁然开朗,出现一处高约数米的洞厅,面积起码有个几百平米。
只不过因为被爆炸波及,里面一片狼藉,各种杂物洒落一地,大多已经被炸成碎块。正中央一个丹炉也被炸的四分五裂。
“这是……硝池?”
李奕瞅见洞厅角落有个池子,快步走到跟前,见到里面池水泛黄,浑浊不堪,池边有少许灰色结晶。
他蹲下来沾了点池水放在鼻尖轻嗅,果真是硝酸钾的味道……李奕前世是安徽寿县人,就住在八公山附近,山下有很多制作烟的小作坊,见识过土法制硝的场面。
李奕抬头扫了一眼,看见了不远处熬硝的灶台,他起身快步走了过去。顿时眼前一亮,从灶台旁边的地面上,捡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透明结晶。
“汉超你看看,纯度这么高的硝酸钾晶体,也不知这位左道长用了什么提纯的法子……不过他制作火药的配比更让人好奇,先前那动静已经有很强的爆炸威力。”
李奕将结晶体递给李汉超,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
古代对于火药的军事应用,最早的可信记载应该在唐末,但威力仅限于爆燃而不是爆炸。
宋朝人路振在《九国志》中记载:从攻豫章。播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以功授检校司徒。
直到宋朝建立之后,才进入到火药技术的高速发展期,火药开始全面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