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托皇上鸿福,奴才的侄孙家,发现了一种名叫红薯,亩产十几石的粮食,想献于皇上。”
\n
达春的话一出,群臣一片哗然,更是有人惊呼:“亩产十几石?不可能!”
\n
有平时跟达春不对付的官员听了他的话,讽刺道:“哪有这样的粮食!为了功劳,什么莫须有的消息都拿来禀告皇上!”
\n
达春回头瞪了他一眼,说道:“我那侄孙一家子孤儿寡母,最是老实本分,怎敢拿这种消息来蒙骗皇上。我看你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n
不等那人说话,达春又对康熙道:“奴才不敢欺瞒皇上,再过几天便是红薯收获之日,届时皇上可派人查看。”
\n
康熙对朝臣的机锋见怪不怪,笑着对达春道:“要是此事为真,你那侄孙,朕定然重重有赏!”
\n
又令户部尚书亲自办理红薯收获之事。
\n
下朝后,康熙吃过早膳,听完讲官讲完经书,开始批阅奏折。
\n
他首先查看的是达春关于红薯一事的奏折。
\n
奏折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康熙略过对他的赞美之词,直接看重点。
\n
奏折写了具体发现红薯的经过,说是红薯本是侄孙阿克敦的继母陆氏家乡之物,陆氏想念它的味道,便让家人送了些来京城。
\n
阿克敦为了让继母时常能吃到家乡之物,便让人种了一些在庄子上,精心养护,没想到亩产竟如此多,于是想要报给朝廷。
\n
阿克敦?有些熟悉。
\n
康熙的记忆力一向很好,更何况陆微给他的映像很深刻,虽过了几个月,她的名字他还记得,姓陆名微。
\n
看到陆氏,不一会儿便想起陆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