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东四,说好分开卖,一人一条胡同吆喝,结果上午去的,天快傍黑都没找着大喜四个,最后废了血劲才找回来,也不知道大喜他们怎么转悠的,从东四跑到西单去了,别说,卖的比我们好,驮的那点儿海米让西单几家包子铺给包圆了。”
就是陈大麻子等人的燕京一行,彻底让三队的风气变了,之前有那些保守,说风凉话的,此时也都转了性子,家里的大铁驴也不再留着过年串亲戚再用,不是找人一块去驮海货,就是搭帮赶集卖海货,副业搞的热火朝天。
然后陈大麻子真租了一辆拖拉机,拉着海货去了燕京,这次有拖拉机,去了一个礼拜,回来时,除了口袋里的钱,拖拉机车斗里还装了很多旧家具旧货。
后来程云飞过来浭阳提货时,还特意跟谢虎山笑着说起了这件事,说这些尧山农民出现在燕京的两个多礼拜,让燕京的老百姓喜闻乐见。
也让早在建国时就已经在燕京各处胡同巷口消失的一个称呼又被燕京人重新提起:“直隶老赶。”
这是一个既亲切又带有歧视的称呼,燕京人过去把直隶省进京做买卖或者投亲的人称为“老赶”,过去农民总是搭顺路的牲口车进城,几个人双手抱着腿缩在大车上,扬着脖子尽量躲避路上飞扬的灰土,进了京城看到繁华场面,嘴里不断发出方言的“喔嗬”声。
故此也被燕京人调侃:“直隶老赶,伸脖坐车,进了京城,只会喔嗬。”
这次顺口溜变成了:“直隶老赶,撅腚蹬车,进了京城,只会喔嗬。”
而且程云飞说这些人虽然就在燕京转悠了两个礼拜,可是燕京胡同的老百姓们还挺想他们,因为早在民国那会儿,走街串巷卖便宜货的,有一大半都是直隶过去的老赶。
如今大伙纷纷感慨,国家早该开放,直隶老赶来了,燕京的大伙就又能买上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