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军战线一时既不向前推进,也不向后退缩。
看起来似乎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这种僵持很是短暂。
当又两船重甲死士抵达战场,汉军死士的质与量终于达到了某个临界点,战局发生了变化。
统属于赵云,本就是精锐的敢死们开始密集结阵,在前排盾兵的掩护下向渭水堤岸前压。
充沛的体力,一往无前的士气,还有从曹真处缴获而来的重铠,让百名重甲敢死组成的阵线以摧枯拉朽之势,几乎不到小半刻钟工夫,便把魏军阵线撕开了一道大大的口子。
汉军死伤不过十余,而魏军死伤已然近百,接阵者连连后撤,阵线大有崩溃之势。
而到了此时,汉军两百敢死已全部成功下船,中洲上的后续部曲也踩着简易浮桥渡河。
躲到后排观望指挥的令狐愚已被打得是瞠目结舌。
他如何还看不出,眼前这二百名蜀军先锋身上重铠大多是大魏形制?!
这些盆领重铠,大将军三万大军怕也只能凑出那么三四百副,非亲卫与中高级军官不能穿戴,结果竟被蜀寇缴获了去!
更不知到底谁这么大本事,竟能将如此宝贵的缴获统筹调度、集于一处,武装这么一批过河卒!
赵云?
刘禅?
其人当然明白军队选锋的重要性,可也没见过这么选锋的啊?!
河东郡卒不是没有精锐甲士。
但两千郡卒,三四百勇士身披筒袖铠就已颇为奢侈,可称精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