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斯角海域的冬季风暴和巨浪是非常著名的,这个状况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在这里从西向东刮的风是南纬40度西风带的暴风,它与寒冷的南极绕极流的方向相同,与厄加勒斯角地区温暖的厄加勒斯海流相撞。互相争斗的海流海水密度不同,而西风的方向与厄加勒斯海流的方向正好相反。这些不同的风和海流会造成非常危险的海浪。加上厄加勒斯角近前的水比较浅,当地的大陆架从厄加勒斯角向南一直延伸250公里,此后陡然降落到深海平原,这种海底地形又会造成凶猛的‘沉降流’,深海涡旋时常出现,海面上正常行驶的巨轮甚至会被突然出现的漩涡卷入沉降流,瞬间沉入海底,连一点漂浮物都剩不下,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由于厄加勒斯角所在的纬度是南纬34度49分,大陆架延伸250公里后就离著名的‘咆哮西风带’很近了。这个‘咆哮西风带’,只要是在南半球跑海运的人都知道,大约在南纬40度至60度左右区域,有一个环绕地球的低压区,常年盛行五六级的西风和四五米高的涌浪,7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全年各月都可达7到10天以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南半球西风带,也称‘咆哮西风带’,是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其实西风带南北半球都有,不过在北半球陆地比较多,山脉、高原都会大大消耗西风的风力,可南半球就不同了,在这个纬度几乎没有陆地,一望无际的海水毫无遮挡,这让西风裹挟‘南极环流’,海流又助长风速,使得风暴不息,大海不宁。”
凌浩看了看如小学生般认真听讲的众人,然后将咖啡一饮而尽,继续说道:“你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位置就在厄加勒斯角外250公里的海域,我们下面正是大陆架的边缘,以及平均深达1300米的海底平原。海况大家刚才也通过设备了解了,这里的海水至少分5层,洋流对冲后产生的乱流很难判断流向,冷暖流交汇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滋养了这里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我们所知的大型海洋掠食动物,除了湾鳄之外,这里都有存在的可能,在这里潜水的确是个疯狂的举动。自古以来被这里的海流和风暴埋葬的船只不计其数,海底的任何一处有沉船我都不感觉到意外,可是那朱利安说这里有一片‘沉船墓场’就很稀奇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船只集中沉没在同一区域呢?我让史思用电脑做了西风和海流的模型,假设了很多的可能性,最终我觉得只有一种结果是可能存在的。假设在大陆架下沉至海底平原的崖壁下方,有一个斜向突出的巨大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