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法内儒转变为外儒内法,在后续的隋唐时期得以发展,形成了儒法合流的中国法系特色。
\n
当然,本文这里的儒法并行还没有展开,毕竟嬴政还剩下两年的寿命(望天),只能先简单大赦一个天下缓一缓了。
\n
第12章
\n
[vip嬴政:为何刘邦?]
\n
秦始皇问得很简短,手心忍不住微微出汗。
\n
这天幕中男子性情在他看来古怪得很,此人既能在大庭广众下大四宣讲皇家轶事,也能将秦汉背后的危机分析地鞭辟入里。
\n
而且似乎回答问题与否端看他心情,若是问出些在此人看来没有价值的疑问,那人是读都不会读的。
\n
秦始皇上次受这种如履薄冰的委屈,还是在被父亲嬴异人丢在赵国的那段时间,被赵国人人喊打,只能藏匿在赵姬母族府上,仰仗着他人的鼻息过日子。
\n
不过现今这种感觉是不同的,四十年前尚且年幼的自己漂泊如一叶孤舟,而今是在为了自己治下的广阔疆域而请教世外高人。
\n
【学而不思则罔,这的确是个值得深挖的问题,想知道为什么认为扶苏可以向刘邦学习,要对扶苏嬴政和刘邦三人都进行分析。
\n
首先扶苏是个什么样的人?
\n
他是大秦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是百官万民之心所向……尽管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少之又少,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记载中试着窥探他的部分人物画像。
\n
最出名的便是他的素有的仁贤之名,所以也有人认为扶苏作为继承人太过软弱,只听取儒家那一套仁义礼智的观点,没有学来他父亲的法家治国观念。
\n
此外,作为依附于秦始皇的赵高也曾夸赞他“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刚柔并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