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后期的这些动荡因素。
\n
在李世民心中呢?他最先属意的是嫡长子李承乾,曾经这也是个让他满意,有政治才能的孩子,但是却在揠苗助长下逐渐成长成另一个模样。而李泰也曾经是他宠爱的儿子,可这份宠爱带来的只有不幸和争端,以及他本人内心深深的自责。至于李治,这是他权衡的结果,显然不是一个让他自己满意的结果。】
\n
古人借史观今,李渊从来没想过,对自己有最震撼的教育效果的,居然是某一天听闻自己的子孙们在重蹈自己的覆辙。
\n
今日他已受到良多的冲击,两个儿子先后互相告发谋反,元吉还真的给他上演了一处谋逆的戏份……幸而秦王的兵马及时赶到,镇压了李元吉的叛军。
\n
这样的阵仗对心脏的负荷可不小,他没想到,这样的一幕居然在十余年后,在自己这个二儿子身上重演。
\n
这是他李家人的诅咒吗,为何如此?
\n
李渊缓缓闭上眼,一时间恍若苍老了十岁。
\n
李世民脑中浮现的依然是家中七岁的李承乾,那个早早便已聪慧过人的孩子,那个他将要立为太子的孩子,那个他和观音博的第一个孩子……
\n
“逆子……”李世民下意识地道了一句,又没有继续说下去。
\n
依照天幕的意思,是他的过错,才将那个孩子逼到如此地步吗?
\n
揠苗助长的典故他也曾听过,可这是在培养太子,这是下一任的继承人,他又如何能不望子成龙。
\n
观音婢只剩下十年的寿数,而在她离世后,自己也没能照顾好她留下的三个儿子,甚至让他们手足相残,把刀动到了老子头上。
\n
李世民心如乱麻,往日能为他出主意的幕僚们此刻也不再殿上,这里只有一个跟他一样茫然的皇帝,也是他的父亲,李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