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希望你一年后还有今天的干劲。」尧柏松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n
接手的案件越多,对各样事都越看越淡。
\n
经尧柏松手破获的案件有许多,绝大部分的案件都是相似的,换了人物和地点,为着相似的原因而犯罪。
\n
大多案件只需要跟着流程走,自然会排查到犯案的人,没有惊喜,没有意外,平庸得很。
\n
但消磨干劲的不是案件,而是人事。只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係,所有事情都会变得复杂而无法绝对中立,而且最平庸的,往往就是人。
\n
像尧柏松这种接近退休年纪,有几把刷子,又没有雄心壮志非得要晋升到某个层级的人,是内部里最难搞的存在,没有太多顾虑与包袱,又有威望与资歷,要整顿、要治理都很难。
\n
但换个角度,在他底下做事,限制少自由度高,不僵化有活力,连带破案率也高,更难撼动他的地位。
\n
底下的组员不按程序做事,被牵连的还有尧柏松,不只一堆刑事案等着他处理,还有几份报告等着他书写交代。不过,只要不太过份,即使东窗事发要写报告,他也会容让组员有较大的办案空间。
\n
台北总归是犯罪率较低的地区,相对于刑事案件,杂务事更多。
\n
人力不足。班表被排到乱七八糟,早中晚班胡乱编排,就算案件不多也会消耗精神,这却是连尧柏松也难以搞定的事。不然,他应该有间情梳头整理一番仪容才去上班。
\n
两天后,邓海铭开着车,正在前往修车厂的路上。副驾坐着尧柏松,他正在翻阅着刚列印出来的资料,纸张仍有微温。
\n
在排水渠口发现的尸体,研判在被人发现前三天死亡,死因为窒息。详细的验尸报告要下午才有,现在只握有被害者的身份讯息。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