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从他登基之初,就得到了李斯的襄助,先进献离间之计,成功离间六国君臣,又提出“先灭韩,以恐他国”的计策,果然,韩国覆灭后,各诸侯皆服秦强!从此……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成万世之基业,再也不是一句狂妄虚言。
\n
而更早之前——在“郑国渠”的阴谋面前,李斯就已展露了他的不凡。群臣都劝他:“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群臣要求将各国宾客驱逐,因为这些人都是各国派来为间谍的,唯有李斯写下《谏逐客书》劝解他。
\n
那时李斯虽也为客卿,自然也在被驱逐的行列,嬴政能看穿他的私心,但他不仅从自身荣辱出发,还真正在为大秦考虑,如今嬴政都还能清楚回忆起李斯笔下所写:“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n
如此雄辩滔滔、语重千钧,更可贵的是——那一年,李斯仅有二十二岁。
\n
他像是砂砾中散发着光芒的金子,让嬴政越发倚重赏识他。
\n
嬴政登基为秦王第一年,李斯受吕不韦举荐,入秦为郎官,至今已有二十六年。这二十六年间,李斯不负他所望,全心辅佐他,为大秦的一统竭尽心力又为巩固大秦的统治呕心沥血。大秦如今的强盛,连嬴政不可否认李斯居功甚伟。现在不仅仅是如“书同文、车同轨”等重大决策尤在草创之时,还未施行。李斯手中还兼着大秦最重要的律法之政:明法度、定律令。秦律是大秦的根基所在,秦律的完善与明确,还得李斯来执行。
\n
若说赵高不过是个精通律法、做事勤勉、善于揣度上位心思的臣子,杀了便杀了,大秦能寻得不少“赵高”来替补他的位置。但李斯却不同。
\n
他无法替代。
\n
可仙迹透露之事,更无法令嬴政接受。
\n
向来坚毅果决的嬴政,在如何处置李斯的问题上罕见地犹豫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