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两处地方都是运河上的重镇,许多货物在这里囤积,分散,同样的也有大量的漕工和运军在这里合流。”
“一旦出现什么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临清一地原本只有一个中左所,后来为了加强防卫,又把济宁左卫调去协防。如此一来,和济宁左卫的左、右、中、前、后五所,形成了一个六所的大卫。”
“此地的兵马,在霸州军攻入山东时溃败,导致了临清焚城。”
“济宁卫的情况差不多,也经历了霸州军的破城、焚城。只不过济宁卫的指挥使侯恭因为有伏击刘七的功劳,仍得以暂领。”
“但实不相瞒,当时击伤刘七的正是臣裴元。有前河道总督、右都御史王鼎,前济宁知州范弼还有前曹濮兵备道的郑度,以及臣从刘七手中夺来的霸州刀为证。”
“臣可以很明确的说,在这件事上,济宁卫的指挥使侯恭并无寸功。”
朱厚照已经听出了裴元的倾向性,“这么说,你更希望他去济宁卫担任指挥使?”
裴元谨慎的答道,“济宁左卫和济宁卫经历了霸州军之败,早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严格来说,不管怎么选,并无多大区别。”
“只是卑职既然得天子垂询机务,自然应该尽心竭力,以便稍有补益。”
“臣以为临清有卫河造船厂在侧,那里有徐州左卫的兵马常年驻扎造船,陛下可以授命徐州左卫指挥使丁鸿有动用临清武库的权力,这样的话,徐州左卫的兵马,可以随时协助济宁左卫封堵运河北上的通道。如此一来,临清自然无忧。”
“济宁卫已经残破不堪,偏偏济宁又是囤积粮草的重地,山东、河南、北直隶的许多卫所,都要去济宁支取粮食。若是不用心巩固,后果不堪设想。臣以为让陈头铁去济宁卫更佳。”
朱厚照听了感动道,“若是朝中人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