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因其与古南啻的历史和宗教文化息息相关,即使无法对佛像做修复,也需还原135号洞窟的原本面貌,复刻出古南啻的图像史书,留存于世。
\n
于是,135号洞窟的修复整理工作便交给了精研古南啻宗教文化的过云大师和他的弟子裴河宴。
\n
裴河宴想要还原古南啻的这尊四面观音像,光前期工作就十分繁琐。
\n
他需翻阅大量典籍和书绘,了解古南啻时期佛教弟子雕塑毗卢观音的审美风格与塑造习惯,但因古南啻国期太短,历史记录有限,可供查阅的资料非常稀少。
\n
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重新复刻四面毗卢观音像仅存的那一面佛像。
\n
了了到时,洞窟里除裴河宴以外,还有一位研究院的记录员在整理编案。
\n
见两人在忙,了了识趣地没进去打扰。她抱着帆布包,蹲在洞窟门口唯一的一片阴影中乘凉。
\n
沙漠的阳光总是十分毒辣,浇在皮肤上,似倾倒了火焰一般,灼得人隐隐作痛。
\n
洞窟内,背对着门口的裴河宴,已将手中的泥胎捏出了几分形状。
\n
记录员抄编完日志后,拿起桌上那一沓新鲜的草图翻了翻。
\n
古南啻的洞窟修复大部分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工作,是以,修复工作的任何步骤都需记录在案,以供后期交接。
\n
于是,即使是裴河宴临摹的草图,也被修订成了一册绘本,作为附件。
\n
草图前期完整绘刻了四面毗卢观音像的唯一神态,除此之外,便是细分的脸型和五官。而所有的五官,风格各异,从最早编注着来源,到后期融汇风格重塑神像的开脸,反复画了不下千次,整沓草图密密麻麻,全是细节。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