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给众多新香客答疑解惑的,诸位已入法门的僧众可旁听但不可岔言,以免乱了课堂秩序。有什么要与老衲探讨的待此课间结束后,再留下予问。” 过云说完前言,和蔼一笑,开始了今天的讲课。
\n
新香客们最感兴趣的不是僧人的日常修行就是禅修是否真的可以积攒功德,在佛祖座下留个一星半点的印子,好在日后平顺如意一些。
\n
过云从早课诵经的意义说到为何吃斋饭要先“五观”,一直讲解到晚课。佛家的道理和典故从古溯今,可说的太多太多。
\n
他不仅没觉得新香客问的问题太浅显,解答时还会耐心做延展。比如:“五观思想”中的五观到底是思量什么。观食是思粮食来之不易,不得浪费。那观心呢?到底要如何自观?
\n
梵音寺的僧人吃的都是自己春播秋种的粮食,自己开辟的农田,自己播撒的蔬菜种子。一亩田一担水,从不假借农户之手。
\n
无论是脱粒还是晒谷,十月水稻收成时,只要香客来梵音寺,基本都能看见寺内的僧人用草席赤晒稻谷,铺在罗汉堂偌大的场地外。
\n
说到这些,就难免要衍生至修行。
\n
修行并不是僧客的专属,连吃饭都能是一种修行,何况其余。
\n
“好好念书是,认真工作也是,孝敬父母是,稳定情绪也是。要给自己规戒,要自律持戒,这里的‘戒’并非是指我们僧人的戒律清规,而是一切融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n
课上完,过云还留了些时间让香客们提问。
\n
有问经咒怎么发音的,有念经咒让过云纠正教学的,这些问题一个个草率的让一众旁听的僧客们扼腕到忍不住挠头。
\n
浪费啊!实在是太浪费了!
\n
裴河宴来时,法堂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的跟包饺子似的包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