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您觉得这个计划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呢?”
李牧说:“成功是需要以时间作为参考的,十几年内让人类实现火星登陆,在我看来成功率应该是50%左右,但是移民火星的成功率就只有25%左右,但是,如果把这个时间轴拉长十年的话,那我觉得成功率会各自提升一倍,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到2050年,那我觉得即便是移民火星,也至少有80%的可能性了。”
说着,李牧又道:“其实,哪怕2050年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对我来说也不要紧,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堆砌的过程,以我的能力、我的有生之年,未必能把人类送到火星去移民,但一定能够把人类去火星移民的理论和硬件基础提高到一定的程度,那样一来,我们的子孙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更上一层楼。”
“或许在2100年的时候,人类就能在火星建立永久的生存基地;”
“或许在2200年的时候,人类就能轻松往返火星与地球之间;”
“或许在2500年的时候,人类就能冲出太阳系,向着更远的目标进发。”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必须重新开始对外太空的探索、开始对其他天体的探索,如果我们在现在不迈出这一步,而是交给我们的儿子、孙子辈去启动,那整个人类探寻外太空的节奏,就会耽误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早点开始了。”
又有记者追问:“李总,您有没有具体的步骤和规划?”
李牧说:“首先我们会加大投入,去研发可回收的运载火箭,来进一步降低太空发射的成本;”
“其次我们将一边进行商业发射,一边开始搭建自己的空间站,空间站作为燃料补充、食品物品补充的基地,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