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了学校的美术兴趣班,跟着美术老师学习绘画。
一开始是因为放学后不想回家,又不想天天灰头土脸地跟着棒球队田径队训练,所以选择了只用一支笔一张纸就能参加的美术班。
而后不知不觉,就坚持了十多年。
大概是遗传到父亲冷淡的情感,谢津从小到大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没产生过什么浓烈的情绪,旁人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旁人。
徐因是第一个让谢津一眼看了就觉得喜欢的人,甚至到了生理性喜欢的地步,尤若枯木逢春,鲜活的枝丫在心底生根发芽。
刚在一起的时候谢津想,他初遇时对徐因生出的好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因为徐因的眉眼和他有些像,他看到她就像是看到另一个自己,不自觉偏颇了心思。
但现在谢津会想,大概是先天血缘的吸引,才叫他一眼就看到了她,并且为了她在古镇又多停留了几天。
总之在徐因跟着画室准备打道回府的前一天,谢津喊住了她,管她要联系方式。
当时智能手机并不发达,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谢津留了徐因的手机号、邮箱号和社交软件的号码。
从此之后,他开始了和徐因断断续续的笔友生涯。
再接着,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他们的交流逐渐从纸笔转移到网络。徐因会和他说夏天静物不耐放、老师请来的模特不专业,谢津则和她讲最近在学烧陶,第一次出窑后全员翻车,上色和烧制后颜色相差太大。
这种完全和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行为是一种非常亲密的事,如果再为这种行为增添上“年龄相仿的一男一女”作为前提条件,大众会称之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