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翻译的手段之后,我们又拷打了当地的官员。”
“青羽卫办事,温将军放心便是。”
温蚺恍然点头,然后又打开手中的卷宗,重新看了一遍,然后慢悠悠问道:“这个所谓的‘种姓制’……”
……
温蚺口中的‘种姓’制度,乃是古印度社会的一种严格等级制度。
据说起源于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并在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24年-前187年)进一步发展和固化。
种姓制度的起源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有关。雅利安人为了巩固统治,将社会划分为不同等级,形成了最初的种姓制度。
最初,种姓制度可能是基于职业分工的社会结构,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为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主要等级,每个等级都有明确的社会职责和地位:
最高等级的是婆罗门——主要负责宗教、教育和文化事务。婆罗门被认为是从梵天的头部诞生的,象征智慧和精神力量。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统治者、军事将领和行政官员。刹帝利被认为是从梵天的手臂诞生的,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
第三等级吠舍,主要从事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吠舍被认为是从梵天的大腿诞生的,负责经济活动。
最低等级首陀罗,主要从事劳动和服务工作,包括农业、渔猎和手工业。首陀罗被认为是从梵天的脚部诞生的,处于社会底层。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