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善决断,天下大势,无所不中。仲宣赞其才比吴子,公悌亦言‘大器天成’。”
\n
“官渡之役,言曹氏胜而袁氏败;长沙之叛,料刘氏胜而张氏败,事皆如其所言。善练军,部曲骁勇当不逊于蔡南郡精锐;又通管子之妙,建市津以利一方。”
\n
“年不过二十有四岁,才华过人,可谓英器。今入襄阳,或许有建功扬名之意。玄德公欲成大业,可纳此人入帐下。”
\n
宴会上,王粲与霍峻唱的双簧,以及请傅巽点评之意,伊籍又怎么会不清楚。霍峻因出身豪强,少有名望,入襄阳不为求官扬名,还能为了什么。在这乱世之中,伊籍也是有所见识之人。
\n
而之所以向刘备谈及霍峻,也是想做顺水推舟的人情。他与刘备交情甚好,有时会为刘备搭桥牵线,帮助他招揽豪杰,结交士族。当下把霍峻推荐给刘备,成与不成对双方都是一件有利的事。
\n
听着伊籍这么说,刘备着实对霍峻有了几分兴趣,他走南闯北,漂泊半生,见过不少豪杰。往昔之时,田豫、陈群、陈登都是他帐下的能人,可惜这些人随着他兵败流离,一一离开了他。
\n
如今的他看似受人推崇,刘表也礼遇于他,但也仅限于此。麾下将校不过关、张、赵寥寥数人,士卒也仅有数千人,兵将的钱粮还是刘表帮他出的。故而为了积蓄力量,他不断地在招揽豪杰,一点一滴地积累力量。
\n
刘备沉吟少许,说道:“既然如此,打扰机伯了。备明日将会赴宴。”
\n
“诺!”
\n
……
\n
书房内,霍峻神情专注地研读兵书,在他案旁堆放着不少各家学说书籍。
\n
汉末战乱可不比日后互联网社会,获取知识极其困难。首先,纸制书籍没有普及,竹简编写又不方便,书籍获取不易;其次,诸家以诗书传世,各姓掌握书籍的讲解权,形成学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