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几乎每个为《泰坦尼克号》负责的人都认为,影片会让他们晚节不保痛失饭碗,工作组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和恐慌的声音。
\n
就连卡梅隆自己也每天测着心率,时常向助理抱怨也许他会心脏病突发死去。
\n
在这样的情况下,奥斯蒙德简直就是迷雾中的哨塔,他镇定自若,信心满满,一遍又一遍鼓励两个年轻的主演、卡梅隆和剧组的工作人员:“《泰坦尼克号》是我近几年来最喜欢的电影,我相信它会成功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只有坚持下去。”
\n
一切的恐慌、担忧,全部在1996年的暑假画上了句号。
\n
上映以后,《泰坦尼克号》迎来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声。首周票房仅有3260万美元,凭借非常小的优势登顶北美票房冠军。与它高达4亿的天价成本对比,首周三千万票房似乎已经为《泰坦尼克号》画上了失败的句号。
\n
按照眼下的状况预测,《泰坦尼克号》捞不回本。
\n
但在一片唱衰和嘲笑声中,《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却开始逐周逆跌,票房按照完全违背了常理的方式开始上升。在暑假的尾声,每天的票房收入都能达到一千万美元以上。
\n
疯狂的票房增长令人们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十年前与《泰坦尼克号》命运相近的《plan b》,后者现在已经成为了好莱坞历史上最为经典的青春片,被无数后来者争相模仿。
\n
年轻女孩对这部披着爱情片皮的灾难大片趋之若鹜。重金难求一张《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票,更别提一张预约早已排到了明年的泰坦尼克号主题乐园门票。
\n
《泰坦尼克号》最终为安布雷拉创造了2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两年内就凭借着周边、主题乐园、录像带和磁带等等多项手段为奥斯蒙德带来了80亿的收入。影片还获得了14项奥斯卡提名,平了《宾虚》的记录。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