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把式顶着黄沙江滚滚而来的狂风,呸出一点沙子,蹲下来跟姜青禾说:“你瞅这里的蚁穴,全是沙子,要是从这里开始挖,挖几铲就晓得底下全是沙子,这就是明沙,挖不得,不然每年掏沙就得把一批人累死。”
姜青禾这一路学到了不少,老把式如何确定近水源处的,就靠在草原上打洞的地鼠,看见有洞,下来摸一摸土是不是湿的,湿的话就说明底下或不远处有水。
为了测定入水口,老把式来来回回走了上百遍,晚上睡过后,第二天起来重新弄。
到了黄沙江的第二天夜里,没有人睡觉,都在忙,老把式点起灯笼,他说:“要想知道这渠线对不对,白日涂筐,夜里放灯。”
姜青禾知道想要在夜里确定水渠的地势高低,得要拿三盏灯,放在测定好的渠线上,一个老把式趴伏到地上,另一个放灯,一段一段地去测这个地势。
这种绝对不能怕麻烦,怕麻烦一省事,到后头沙石堵塞,转弯处水流不通,那这条渠就废了大半。
所以这些年纪已经上了六十的老人,在温差如此大的夜里,趴在冰凉的地上匍匐着去勘测。
他们如此,姜青禾他们哪好意思睡,一直在插树枝定位,等快天亮睡一会儿,等雾气消散天光大亮才起来。
起来后,白天有白天测量渠线的法子,也是湾里一直在用的,把十个大小相同的柳筐涂成白的。一人拿一个筐和棍子,挂在同等高度,站在规定好的距离里,看着那柳筐的高度差,一点点调整。
起伏大有坡度,人就要挨着近,平坦到压根没有起伏的,可以站着远些,方便更好的推进。
由于这条渠实在是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