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瞧着阿父发黑的面色,许泽礼恍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就是个混世大魔王,五岁启蒙,到了八岁都还背不齐全....上私塾不是爬树抓小鸟,就是遛狗斗蛐蛐,光是私塾就换了两所。
一直到十岁时,自己转入青海私塾,学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从吊马尾到了头筹,十二岁下场头次就中了童生。
若非先生说他的水平还未达到火候,要压一压,让他三年后赴院试,他只怕马不停蹄的就下了场。
事实证明,先生是对的,十五岁赴院试,成绩并不佳,只是中下等得了个增生,好在没有流落到附生,幸运的入了府学。
世人皆以为他的改变是因为青海私塾光明先生的功劳,殊不知是那年徭役之事,让他明白了想要腰杆子硬,必须得迈入士族之列。
他清晰的记得那年徭役,若非大伯及时来信使,他的阿父就被官差强制性征用带去了关北。
那年徭役是为了修建关北城墙,关北经常遭受游牧悍匪的抢夺,圣上为了抵挡悍匪,强制性的下了诏令....当是他的年纪还小,不明白圣上的用意,但是他知道阿父身体孱弱,关北路途遥远,只怕阿父还没有到关北就会折损在路途之上。
可是他偏偏年幼,不能够替父上阵。
那年的诏令严格,就是他们用银子打点关系都没有用....而私塾的教书先生,却可以因为秀才身份免除徭役。
也就是看着父亲被带走的背影,考科举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种下!!
好在阿娘的口信被及时的带给了大伯,在大伯的运作下,阿父还没有出河洛县就被遣送了回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