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如今,有范海琴这股新鲜血液注入,诸事渐趋明朗,后续连锁反应的发生,也只是时间问题。
法昭临比苏尚更了解泗水县的商户分布。听闻此事后,她从众多商贾中挑选出几家,其中便有昨日提及的何、侯、余三家。苏尚虽嘴上答应了范海琴,待其走后,却面露忧虑之色。
“这三家以往皆曾坑害过官府,如今与之合作,难保他们不会暗中使坏。况且,我们与范海琴合伙做生意,此刻他们或许不以为意,可一旦我表明目的,事情便会截然不同。”
法昭临思索片刻,建言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些人,要么与官府为敌,要么与官府为友。”
苏尚沉默半晌,而后起身外出,招来衙门差役,命他们将厂房欠缺木料之事,以及与范海琴合作建厂的事宜尽数泄露出去。自己则搭乘马车,径直前往泗水县内最大的工程承接富户处。
日落西斜,蝉鸣阵阵,一日将尽。苏尚乘坐马车返回县衙。今日外出与这些人接触,说实话,于朝廷而言,她身为一地之主,此举实有失颜面。
此时,行商之风虽已盛行,各地大商人亦不在少数,诸如苏家,已半为朝廷效力,半从商经营。
然而,在被文官集团掌控的书籍文化以及更深层的官场之中,商人地位依旧不高。以上京为核心的竞争区域,此现象尤为显著,向外扩散后,情况才稍有好转。
而信奉法家学说之人,对商人多无好感。彼时为官者,几乎皆以法学为根基。
文人学子行为刻板,作为脱产阶层,不明世间运行规则,钻研法学后,深以为然,面对商人,便全然继承了法家思想对其的鄙夷与压制态度。
有此缘故,苏尚亲自去会见富商、豪商,便显得她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