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昔日楚国与韩国竞争此处,可能只是为了面子或者多占据一些地盘,两国争斗的原因,可能水梁山不过是起因而已,亦非太过重要,于是在战事开始以后,此地就被渐渐忽略了。
武定时,老秦皇以武立国,到乾元以后,秦皇用法家改制,开凿商道,慢慢的,文人与商户占据上风,各地在沉淀与发展远离战场后,借着商人的通路与传播,各地开始繁华起来。
然而,以此时的水梁山为界,直到沿海地区,便逐渐看不到这种光景。
事实上,倭寇与海盗无时无刻都有可能在沿海地区出现,最为严重的地方,其实是在东州那边,也正因如此,不少人在遭难后又往内陆或者水梁山这边逃跑过来,从而进一步影响着水梁山中的组成生态。
官府,商户,百姓,山匪,绿林等等人,在久经时间以后,不再是各自为营,而是逐步融为一体。
若是说水梁山以北东西两侧还算是有秩序的话,那么南边,也就是水梁山中间的核心地区,就是自见其彪悍不羁的一面了。
类似的情况,整个中原地区并不是水梁山独有,在远离官府,偏离朝廷中央政府管制的边境地区,诸如此类的局势屡见不鲜,并不罕见。
水梁山靠近南州府与东州的交界地,由于商路通行,往北面的东西两边过去,又是南州府与东州的管制范围内,特别是靠近东州的这块地方,属于燕王封地,此人颇为喜爱儒学,又受长兄秦皇推崇的法家影响,在其封地内的律法更受百姓与江湖人喜欢,自成一股势力。
两路影响之下,水梁山以北地方的官府,对于本地的管制力度还是有的,最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闹到出现什么灭门知府,破家县令等丑闻出现。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