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同父异母的还是保守了,国外翻拍的都没有像这两本电视剧般,从内容到风格差了十万八千里。”
\n
“首先是服饰。”王老师的小拇指在大屏幕上点了点去:“群英和奇幻影视分道扬镳时就有传言说是二者在造型上发生了较大矛盾。现在看来,真就是群英yyds,挑的东西就没错过。”
\n
虽说是架空小说,但群英出品的《太后万岁》为贴近史实,服饰以麻布、棉布为主,只有几个位高权重的人物会穿丝织品,并且从男子的冠冕到女子的发簪都能看出身分之差。贵人用金器,玉器,穷人用竹皮冠、布冠,以及木簪。即使是大户人家的贴身丫头也是穿着旧旧的,边缘毛糙的衣服。黔首们就更不提了,几乎是身身补丁,草鞋破烂。
\n
而观《霍钰传》里的服化道呢!白纱,涤纶,丫鬟乃至宦官的衣服都长得拖地,并且在高饱和得基础上被滤镜拉得十分刺眼,上面的花纹也繁复得让人产生时代错落:“古代的丫鬟穿得那么好是会被人绑作肉票的。”
\n
王老师被近几年的影视剧摧残得每次都要吐槽这个逻辑八嘎:“零几年还有飞车党抢项链耳环呢!编剧可别真的以为古代的治安比现代好。王城都还遵循宵禁呢!更何况是偏远地区的边边角角。”
\n
【是啊!所以你看《红楼梦》里都是上了年纪的壮妇或几个丫鬟一起出门。】
\n
【丫鬟出门的场景也不多见吧!大部分是小厮儿嬷嬷出门办事。】
\n
开头吐槽了服化道后,终于来到入宫前的对峙场面。
\n
不同于《霍钰传》里随便找了个中不中,倭不倭的仿古楼阁,《太后万岁》在王家大宅的挑选上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这个布局……这个运镜,你们不觉得很熟悉吗?“
\n
【《大红灯笼高高挂》?】
\n
“对,我想说的就是这个。”王老师的手掌红得像猴子屁股,声音更是激动到差点破音:“虽然一个陕西清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