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捕鱼卖钱,本地卖不出去就卖到外地,但是运输是个问题,毕竟小渔县实在太偏了,运到富裕些的地方怎么也得一两天。
\n
宋子安一开始想用冰保鲜,因为小渔县冬天温暖不结冰,而硝石是管控物品不能大量购买而排除了。倒是百姓知道了硝石制冰的法子,可以少量购买硝石制冰自家用。
\n
后来宋子安认为可以活鱼运输,就是要想办法提高运输效率和鱼的存活率,如果费劲巴拉只运一点点鱼,或者还没到地方就死一大堆,那就不划算了。
\n
经过一段时间,运输效率和存活率果然提高不少,杜构就组织车队运鱼到外地卖。
\n
鱼到底不是稀罕东西,卖不上多高的价钱,杜构又把主意打到了其他海鲜上面,什么螃蟹啊、海虾之类啊。
\n
这时候虾蟹还不是主流食物,除了沿海的百姓,其他人极少会食用,也缺乏基本的了解。
\n
但杜构跟在李承乾身边,当然知道虾蟹的美味,熟练地宣传了一番,虾蟹就在附近几个大城出名了,送去的货物很快就会销售一空,价格也相当不错。到了后来,甚至都不用他们亲自运过去,自有行商上门收购,虽然价格低了点,但是省时省力,也不算吃亏。
\n
宋子安又开始研究提高捕鱼效率的方法,听说渔民出海遇上风浪很危险,还想造出能抵抗风浪的大船。
\n
——当然,这个脑洞开得太大,被杜构和他同时制止了。
\n
但宋子安有别的办法,出海危险,那不出海就是了,养殖搞起来!
\n
宋子安从长安摇了一个生物学得比较好的同窗,还买一赠n,带来好几个蠢蠢欲动的同窗。
\n
经过他们的努力和当地百姓的配合,还真养殖成功了,先是养螃蟹和虾、然后养鲍鱼和海参,后来他们又开始养蚌,打算搞人工养殖珍珠。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