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于是大肆犒赏军士,在都堂设宴,召集众官,饮酒庆贺。
正在饮宴之时,忽然有人报告说:“董卓的尸体暴露在集市上,忽然有一个人趴在他的尸体上大哭。”
王允发怒说:“董卓被诛杀,士民没有不称贺的;这个人是谁,竟敢独自哭泣!”
于是呼唤武士:“给我把他抓来!”
不一会儿,人被抓到。众官一看,无不惊骇:原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侍中蔡邕。王允叱责说:“董卓是逆贼,如今被诛杀,这是国家的大幸。你身为汉朝臣子,却不为国家庆贺,反而为贼哭泣,这是为什么?”
蔡邕认罪说:“我虽然没有才能,也知道大义,怎么会背叛国家而向着董卓呢?只是因为一时受到他的知遇之恩,不自觉地为他哭了一场,自己知道罪大。希望您能原谅我:倘若能对我施以黥刑、砍掉双脚,让我继续完成汉史,来赎我的罪过,那就是我的万幸了。”
众官爱惜蔡邕的才华,都极力营救他。太傅马日磾也私下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奇才,如果让他继续完成汉史,实在是一件盛事。而且他的孝行一向显著,如果仓促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
王允说:“昔日汉武帝不杀司马迁,后来让他作史,结果导致诽谤之书流传后世。如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能让奸佞之臣在幼主身边执笔,使我们遭受他的诽谤议论。”
马日磾无言而退,私下对众官说:“王允恐怕要断子绝孙了吧!善人,是国家的纲纪;著史,是国家的典章。毁灭纲纪,废弃典章,怎么能长久呢?”
当时王允不听马日磾的话,命令把蔡邕关进狱中绞死。一时间,士大夫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之流泪。后人评论蔡邕哭董卓,固然不对;王允杀他,也太过分了。有诗感叹道:“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且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逃到陕西,派人到长安上表请求赦免。王允说:“董卓的跋扈,都是这四个人帮助的结果;如今即使大赦天下,唯独不能赦免这四个人。”
使者回去报告李傕。李傕说:“请求赦免不成,我们各自逃命吧。”
谋士贾诩说:“诸位如果抛弃军队单独行动,那么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引诱召集陕西人以及本部军马,杀进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事情成功,就尊奉朝廷来匡正天下;如果不能取胜,再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