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n
他们虽然觉得陈今花一百万买市中心的房子很贵,但房子是升值的啊!不像车子,越用越不值钱。居然有人花四十多万买车?!真是钱多了烧得慌!而且这钱看起来也不是很经用啊!
\n
陈今感慨道:“我以为我已经很能花钱了。”没想到还有比她还能花的。
\n
“你这都不算什么。”三表哥陈永飞一副“你还是见识少了”的表情,“村长和老支书家都在西城区商业中心买了三套大房子,都是八十多万一套,用来自己住的。昨晚听说我们在秀丽小区买了房子,他们找了大舅帮忙要优惠价,今天也去买了,村长家和老支书家各买了一栋楼!秀丽小区的房子卖得差不多了。”
\n
“大家真有钱啊。”陈今酸了。
\n
别看陈今拿八百多万现金看起来很多,但还排不上村里的前三。村长家的大儿子一家早年分家立户,在村里承包了七十多亩的地种植果树,还在村里搞了个小加工厂,虽然工厂总共就五个人,但人家是正经的厂,妥妥的拆迁第一大户。村长自己名下的宅基地也比陈今的要多。
\n
还有老支书的大儿子一家也是分家另过,他们家承包了两个鱼塘,建起来出租的房装修得好,拆迁时拿到的赔偿也高。
\n
他们桥东村拆迁,村里的十八户都能拿到起码上百万的赔偿款和几套安置房。而木塘村虽然是大村,人多,但木塘村里搞承包的就两三家,其他家的壮劳力更倾向于到城郊的工厂打工。
\n
至于出租?很少的。
\n
从桥东村下去坐公交车还要四十多分钟才到木塘村,很少人会往木塘村找房子租住,而且木塘村本地人多,有的就够自家人住,没空房出租。所以啊,拆迁能拿到的赔偿就少很多了,再平摊到个人头上,还真比不上桥东村。
\n
像小姑陈葵的夫家,就是搞了承包的其中一家。
\n
“明天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