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在爱情之上。
\n
小野未央奈看着我们脸上冒出的问号,展现自信笑容,开始在「西塞罗讲堂」上的黑板画下蓝图:
\n
被放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都被迫签下恋爱社会契约。起初是传统婚姻制度,实际上对女性相当不友善。例如英国在1870年才准许已婚妇女保有收入,女性作为社会的「第二性」,始终面临如长期便祕般的困境。
\n
婚姻,有时反倒变成一条锁鍊,女性牺牲部分自由和权利,希冀能换取在婚姻中对自身的保障,是否和社会契约论十分类似?可惜离婚和执政者、政党轮替不能相提并论。
\n
撇开传统婚姻思维,我们是真的想要爱人而去恋爱,或是觉得非谈场恋爱不可,才汲汲营营找寻相伴的那个人?倘若是前者,为何有那么多人注重现实条件,反覆考量是否能满足自身需求。纯粹的爱情,是否必须吸纳如此之多的要素评比?一旦及格,自己才正式签下这纸恋爱合约。不知不觉中,是不是已经跨入到后者的场域─身不由己被迫去谈一场恋爱?
\n
有时为了维持既有现状,正式签下恋爱契约的双方,在已欠缺爱的状态下,依然「理性」地选择继续在一起,爱的啟蒙时代反而转变成「乞怜时代」。空有契约架构与形式,已经没了实质的爱,甚至打从一开始就不存有怦然心动的爱恋。
\n
「当理性过头了,就出现反啟蒙的思潮。卢梭也十分明瞭,因此他提出『高贵野蛮人』的概念。」
\n
小野未央奈滔滔不绝阐述理想爱情的蓝图架构,字字句句戳痛我的内心,不停想起每个和韶安学长相处的碎裂片段,包含差点失身的那一夜景象─那座索多玛城里绝对没有真正的爱情。
\n
「没有文明的野蛮人为什么会变得高贵?顶多是野人献曝罢了。」
\n
雅琳颇不服气地回应。至少她谈过两次恋爱,目前也有一位曖昧中的对象。
\n
简单来说,过度发展的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