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去。
同学们也不管赵教习还未离开,都是少年心性,有些人就开始小声的说话了,多半都是议论着新同学的第一眼印象,衣着、外貌、体态什么的。亨亚日也不见怪,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后,打开书包,把所有的课本和纸笔都放到书桌上,又把书包收入书桌的抽屉内。亨亚日是最后一排,又最靠边,这样的一些位置往往是班级里那些最为调皮捣蛋的那一拨同学的乐土。只是靠边临窗的话,情况要稍好一些,不是靠门,极少有人来人往的情况,别人多也打扰不到,这种地方是喜静一类同学的偏好。同样的,教习对这些后排位置的同学一般也不甚关心,放羊的居多,只要课时不捣乱就成。亨亚日自是知晓,只是他对此也是满意的,当然无论坐在哪里,对他而言都是一样的。然而在其他同学的眼中,这意味就有些不同了,这或许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大家揣测归揣测,马上就要上课了,显然也不会有人出头来寻亨亚日的晦气,毕竟都是少年人,稚气未脱的,没有那么多的江湖习气,只许多人都拿眼睛瞟着亨亚日,亨亚日也打量了一回教室内同学们的基本情况。整个班连带他一共有五十六号同学,大部分的同学都是着长衫的,着洋装的学生加上他自己也就十七、八位的样子,看来着洋装者也还是少数。有些异样的是教室里居然还有三位女生,看来余斛的学校也走在国内其余地方学校的前面,居然有人家肯送女儿家的来就学不说,送的居然还不是专门的女子学堂,这种男女混校的情况大大超出了亨亚日的认知。也可能是西洋教会学校的缘故吧,会更开化一些,亨亚日想着。
亨亚日打量教室内情况的时候,有很多人也都在打量他,四目相接之时,大家点头示意,也算是认识了。没多久,上课的铃声响起,踏着铃声,教习来到了教室,左右打量了一眼,开始了一天的授课。第一节课是国语,德安府学校和教会学校的教科书并不一样,只讲的程度和选材都差不太多讲的是古诗——王维的《画》,为了了解教习授课的特点,亨亚日听的也很认真,只是教习讲话发音的特点,太过于贴近本地话,虽说这许多天来,亨亚日基本也能听懂大部分的言语,只是听起来还是感觉很别扭。教习讲课的风格听起来和自己在德安府的教习差不太多,没什么新意。只是话语听起来尤其难听,想到这里,亨亚日忽然没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