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放、停一停也是有益的,并不都是一味的勇猛精进的。每个人甚至局限到一个人的不同时间对事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时候和阶段,感悟也不尽相同,但都是需要积累或者机缘。积累就该是阶段性的,只这个阶段可能是知识的增长,也可能是阅历、见识的增多,都是需要时间来沉淀;而机缘就是被道听途说或是被某个场景、某个人、某件事等等的所打动,从而就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或茅塞顿开、或触类旁通、或豁然开朗。一种是缓慢的渐进式的日积月累,另一种是突发的激进式的机缘。自然,这机缘也是需要自身各种能力有足够的综合积累和提高,这样你才可能在机缘来的时候,抓住它。回到读书本身,就如同当初我问你,我给你的这五本书是什么的时候一样,或者你在不同的阶段,对答案的解答也是不一样的。不是说它本身多变或是答案并不唯一,而是它自身具有多面性,而越是了解它,可能你就会发现自己未知的东西甚至会更多。而在这之后,还有知行合一的问题,只停留在认识和了解上,是不够的,一旦自己去施行,或许就会发现过程中自己的认知和了解与实际中间有很多不尽相同的地方,而实践又会一定程度上加深甚至是改变自己的原有认识和了解,这自然是后话了。”
亨亚日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前面的话他还能听得明白,只理解起来有些绕,至于后面的知行合一上,就听得不大懂,但大体还是知道一些的。触类旁通的,能懂了先生话语当中的一部分,也如同打开的新世界一样,前方有了明灯,就不用自己一点点的摸索了。学以致用,教学相长是很普遍的道理,和先生讲的当是异曲同工吧,只亨亚日也拿不准,毕竟自己的理解和先生所要言明的,中间还差了那么一些的。
“事随时易,时随事变,时与事之间,只不好刻板和僵化,故而死读书和读死书都是要不得的。变与不变是看待事物的两种根本态度,但其不是绝对,都是相对而言,彼此既对立又统一。就如同做事一样,不变的是通过做事所要达成的目标,变化的是办事过程中不拘泥于一、两种既定的手段,只要是为了达成目标,合理的手段都是好手段。只是仍需注意那个前提,合理的,什么是合理的就涉及到一种价值判断了。当你用一直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时,问题就会变得丰富多姿,答案也会多种多样,只这样的答案还是答案吗?变化无定的;你若是用固定不变的眼光看问题,那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