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唐朝,李世民默默记下玉米、美洲、欧洲等词,随后又听到了那玉米被盗之事,不由也跟着生气:“如此多的粮食,后世朝廷怎的被盗光了才发觉?那盗粮者该处死,但粮库所在州府的官员,也该狠狠贬斥、追究其督查之责!”
\n
房玄龄也从中看出了不对劲:“后世之粮必然储量极多,这一万吨恐怕只是沧海一粟,否则应当早早发觉了!”
\n
长孙无忌也赞同道:“这仅是玉米一项,后世要储粮,应当不仅仅储备玉米,更重要的还有稻麦,而那被盗的粮库仅是河北一地之粮库,后世朝廷只怕不会单单在河北设粮库!”
\n
李世民灵光一闪,对啊!在当地设置粮库也是件利民的好事,不由思索道:“你们说得好,朕想着,后世朝廷这法子好,若我大唐在各地设一储备粮库以备灾年不时之需,必能平抑粮价、省却舟车损耗,但也要吸取后世教训,防着官员与外人勾结倒卖!”
\n
说着君臣便商讨起细节来。
\n
宋朝,赵光义的注意点总是与旁人不一样,他心不在焉地听着兄长与赵普等人在商议那三条“玉米之路”,最终得出宋朝好似只能走那闽浙粤的海贸之路了!可是美洲在哪里呢?
\n
他们对着舆图一头雾水,赵光义心中却在疑惑林菱家不过半亩田地,竟分出大半给邻居耕种,还分文不取?!而且,这两日冷眼看着,她父亲早亡,母亲似乎不知所踪,唯有一个年迈的祖父在家,那这家人究竟怎么活下来的?
\n
不靠田亩、不贩商贾、不织布,林娘子一家靠什么生存呢?她没有兄弟,家中无壮劳力,若是官府征徭役,岂不是要让林老夫子如此老迈之躯前往?
\n
赵光义实在不得其解。
\n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心疼得好似他的粮食被盗了一般,阴恻恻地说:“此等国之蛀虫,就当扒皮萱草以儆效尤!”
\n
众多儿子不约而同地暗自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