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半干的时候把木板拆掉,这些水泥便形成了一个个方形或是长方形的容器。
\n
被太阳暴晒了一会儿,便已经脱胎换骨,成型地站着了。
\n
林菱和林爷爷去睡了个午觉,下午重新开播的时候还拿铲子瞧了瞧鸭窝上面的水泥灰,竟然已经硬了,被铁铲子铲了好几下,才往下掉灰。菜箱就没那么快了,手摁下去还有个印子。
\n
但已经大大出乎各朝古人的意料。
\n
太快了!这成型速度,夏日只怕两日就能完全干透。
\n
各朝不少君王立刻便下旨研制水泥,当然后来在实践中各朝各代不论是民间还是皇家,都遇上了不同的困难,比如唐宋以前很难维持上千度高温,烧不出硅酸盐,即便不计代价烧出来一点,成本实在太高。
\n
而唐宋以后的朝代冶铁技术与高炉都有了长进,又卡在了研墨成粉的关口,他们很难将石灰完全粉末化,而无法磨成细粉的话,水泥就很难成为浆体,达到能水化、随意塑型的目的,最后又在烘干阶段大伤脑筋——石灰遇水便会硬化,必须快速烘干,无法自然晾晒。
\n
可天生倔强不服的种花家人,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倔驴,一日造不出来便一年,一年造不出来便两年,遇山开山遇路开路,这些困苦阻碍,他们总归会想出法子来对付的。
\n
尤其是永乐帝,他看到后人那水泥路和鸭窝以后,就一直在想:郑和率船队出海时,总会发生触礁和撞滩等祸事,这是大海风波难测无法避免的,故而海上航道会设立灯塔,但木材与三合土制成的灯塔总是会被海水侵蚀而倒塌,没有沿途灯塔的指引,船队无法远洋航行。
\n
那……如果用水泥来做灯塔呢?
\n
永乐帝不知道自己歪打正着,当初水泥被英国人发明,也是因为航海问题,他们正式需要一种可以长久接触海水的材料。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