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今儿鸡骨头比鸡肉少一些,嗦一嗦还是很有滋味的。
\n
张居正听见了,又好气又好笑,心里默默想道:太医院、光禄寺还有武库司……当年那“京师十可笑”,的确也该抽空管管了,大的要抓,小的也不能这样胡乱放纵着。
\n
但这是断人财路的事儿,做起来要慎重一些。
\n
正如仙迹说起的那土地改革一般,即便是后人也得分批、分人去做的,而且他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林爷爷的课里,他给后世的改革分了三个阶段:土地革命时期、抗战、建国以后,而每一个阶段都依据当时的形势有所调整,这是张居正最佩服后人那管理员的地方——他真厉害啊,他怎么总能知道在那个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
\n
总是能一击必中,不仅治标还治本。
\n
他又想起林爷爷在课上提的那三个问题,最后整堂课也是围绕着这三个问题把土地改革讲了清楚:
\n
第一问:怎么去理解“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这句话。
\n
当时,张居正也跟着解了一遍这题,他仿佛回到了当年考进士写策论的时候,略微沉吟后提笔写下:“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兴民安,农敝民裂。”以及“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两句话。
\n
他认为土地也是一个民本问题,当年太祖皇帝为何能建立大明?一个被逼得造反的农民,这便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但是太祖皇帝赢得了天下,却没能解决土地问题……所以现在的大明各处农民起义还是此起彼伏。
\n
就连他的“一条鞭法”,他自个知道,大明已积重难返,他的法子也不过是救世的一时之策,就像是一个人得了严重的风寒,他却不过是开了止咳的方子,虽缓解了病症,却无法根除病灶。
\n
但是林爷爷却说:“伟人说得这句话,其实可以说是对中国命运最精准的把握,也是对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