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相见礼毕,欧楚良同四少年聊五年学艺之事,儿子儿媳四个坐身旁听着。
区寄又说起李泌已回长安,长安失守,天子奔守奉天,并约两年后长安相见。
颜思之也讲起衡州遇到颜诲,颜真卿迁太子太师,及听说的凤翔、关内道、京畿、河北三镇、山南道、淮南西道近况。
区老爷子等人听了,均默默无言。世道已糜烂至此,多说无益。
良久,老爷子才道:“你们学艺五年,习文和排兵布阵,李相教授;习武,四位大师倾囊相授。师父们都极高明,不用我赘言。五年习武,虽说苦了些,你们刚才说的辛苦、艰难,在人生中,实际也算平常。”
“我在军中三十余年,见过许多官宦子弟出身做军官的,平日饮食衣物,都得有人打理,身边少不得亲随、扈从、护卫一大堆人。虽然从别驾、长史、参将、中郎将做到将军,平日里满腹才华,兵法、战阵,也趾高气昂、意气风发;遇到战事不利、战斗极残酷的,亲随护卫死尽,将军们便连吃喝都无法自理,只能等死就擒或自杀、投降的,何其无能也!”
“我出身农家,一生从军,自伍长做起,累积战功升什长、哨长、都头,一直升至旅长、参将。历经几十次大战,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也不为过。自诩还有点东西,可说予你四人听。”区老爷子道:“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开元年间,我在沙州军当都头,率八十二人将守峰火台,防备回鹘部入侵。
我们戍守的峰火台,是方圆三百里三十个烽火台的总枢,规模较大,人员较多,其它三百个都是伍长率几人据守。
总枢烽火台,南端有暸望台,可观察敌情和点燃烽火,台高七丈余,用石头砌成,台有石门,石门后又有厚木门,可供一人一马进出;北面、西面敌台各一个,都是台高五丈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