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金圣叹眨眨眼,总感觉……自己好像又要出场了?
\n
果然——
\n
【根据金圣叹的说法,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n
如果先写梁山好汉,那给人的感觉就是百姓无由生乱造反,但先写高俅,小人得势,反面形象首先就立起来了。
\n
庙堂污浊,帝王昏聩,统治阶级无法保持自身的清明,那么当然失去了对下民的约束力,甚至会变本加厉地去迫害下民,这样,读者看到的就不是下民不逊,而是朝堂不察。
\n
换句话说,乱自上作,正是官逼民反的代名词。】
\n
好么,不仅绕回了官逼民反,还加了个乱自上作!
\n
赵匡胤一口牙都要咬碎了。
\n
太极宫。
\n
李世民神情微沉,却不似先前凝重,反是道:“如此说来,《水浒传》之题旨,倒也堪称雅正。”
\n
第126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6
\n
“晋灵公不君,则书史以戒;宋室庙堂昏,则以话本杂说垂范,以救人心。小说家而有史家笔法,确是雅正。”一直垂眼缄言的房玄龄认同道。
\n
旁边的孔颖达也接过话头,他才高学富,曾为前代典籍作疏,也更擅长发明幽微:
\n
“先时,周代设采诗之官以明得失,人有怨谤,歌之于诗,上达天听。仁人君子,即赖此以讽谏其君。《水浒传》言乱自上作,正是《诗经》风雅之意。”
\n
以史为鉴是贞观君臣的共识,李世民对二人的话深以为然:“当年隋室暴虐,海内沸腾,反隋之军四起,何尝不是因为乱自上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