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相传周世宗柴荣曾命人烧造过一种瓷器,称为柴窑,清人记载其釉色时,提及柴荣说过的一句话:“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天青色,就成了后人对柴窑的最直观想象。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柴窑没人见过,汝窑的颜色应该与它最接近,天青色也成了汝窑上品的最大特征。据说宋徽宗在梦中看到了这种颜色,醒来后立即命人仿造。这种无法言明的色彩是如何烧制出来的,至今无人能解,民间出现了以活人祭窑的传闻——有人以一对母女祭窑,终于烧造出一对笔筒,无可争辩的惨绝人寰。)
倒吸凉气的声音入耳分外真切,子献尽量不去注意,硬着头皮继续说了下去。
“第五个是大工事的祭祀,这你们也懂的,如建造大坝、修筑长城之类,已拼命付出了血汗,最后又被杀献祭的工匠们恐也难以数计,真正罄竹难书。此外,正史与民间传说中还留有祭炉、祭井、祭山等诸多其他记载。总而言之,活祭大多在商之前,献上之人或是奴隶或是俘虏或是妇孺弱小,规模甚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足以使生民称幸的是,周时禁止了以活人献祭的人牲制度,但还是留有人殉的传统,不必说,数目亦相当可观,终于,自秦以后,这一残忍行径也渐渐由上而下遭到排斥,时至今日,对于你们来说,全都成了不可思议的奇闻。”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原意是指周人建立的邦国虽然很古老,但它肩负的天命却在于革新。在近代一些学者的研究和释义中,通常被表达为‘旧邦新命’,用以形容和阐释改革与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地评价,作为新朝划时代的文明进步,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当之无愧。)
(人殉:葬礼中的一种残忍习俗,以活人陪葬。考古证明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代。商周时期开始,帝王们选择将自己宠爱的亲眷、仆从等赐死,然后葬于自己的墓中,以确保在死后依旧可以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至秦汉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兴起,人殉制度逐渐被取缔,帝王改由通过其他方式来彰显权力,如陪葬陶俑、木俑等。然而明朝朱元璋又曾一度恢复过人殉制度,清康熙年间,人殉制度被明令废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