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物中选了一只公鸡、一头猪埋入地下,又取精心雕琢过的玉壁和玉珪各一块,默祷之后投向山中,众人按长幼为序列队齐整,在统一号令下,伏地膜拜。
(祭祀用鼎:在尧舜禹时期应该就有了,或为陶鼎,夏以后多为青铜。古人早有天圆地方的概念,地为方为阴,因此有专家猜想:方鼎是为祭地而造,盛谷物;圆鼎则是盛肉以祭天。)
(毛物:指长有细毛的兽类或禽类。)
仪式中,乐手们奏响了女娲娘娘创制的“笙簧欢歌”,配以鼍鼓、石磬、陶铃等各色声响,动人天籁倾刻间跃动而出,时而如山涛,时而似鸟鸣,在这片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大地上回响不绝。
(笙簧:匏瓜形乐器,匏瓜即葫芦的旧称。)
礼毕后,欢乐的人们在选好的宽阔场地上摆席设馔,治水众士也都席坐其间,与乡亲们举觞共饮。
昨夜刚落春雨,泥草湿润芬芳,越来越多的人踏着乐声起舞,口中还念唱着诸如“遂草木”、“奋五谷”等祝祷,他们或披兽皮,或饰鸟羽,摩肩接踵,舞姿却是难得一见的欢畅奔放。
“大家伙儿快看!这阵势——像不像百兽出行哪?”说话的人,名叫阿契,这年轻人似乎对当地的舞蹈兴味浓厚。
(契:出自东夷旁支,该部以鸟为图腾,后因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秦人之祖。)
“嗯,”行方放眼望去,若有所思道,“你瞧这边小伙头上的角,怕是比伯益首领收藏的犀角还要霸气些,还有那边微醺的姑娘,居然‘带’了条那么长的尾巴?!我怎么看着,好像比真的狐狸尾巴还‘真’呦!”,说着,还打趣地推了下身边的思宓。
思宓勾勾嘴角,呷口清冽的果酒,权当应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