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店家旋即转了几个货架,取下几样货品来,在桌面上挨个儿摆开,“请二位姑娘先瞧瞧这些货头,若无中意的我再去取别的来。”
少姝好奇,一样样都客气地拿到手中细看,不由地啧啧赞叹。
果然极精致,用料上乘是显而易见的,胭脂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装在丝绸小包里,最好玩儿的是粉块被压制成了特定的形状,有圆有方,还有多角形状的、花瓣形状的,上面还十分清晰地印着凸凹有致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都是讨人喜欢的模样,”少姝不明就里,笑问老店家,“就是不晓得怎么用的?这还得专门学吧?”
少妍乐了,即刻施展教授起来:“那能有什么难的?像我的习惯呢,用绿豆粉净过脸,先敷一层铅粉,用粗布轻轻擦拭以后,再施朱,喏,把这胭脂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轻轻用细簪子挑一点抹在唇上,也足够了,最后,用青黛描出一双细长又圆润的眉,大功告成!”
(敷粉施朱:敷粉,也叫著粉,相当于现在化妆前的涂粉底;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关于米粉的原始制作方法,在《齐民要术》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至于铅粉的制作,汉代以后,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
(施朱:打底后的“施朱”,即在脸颊上施以一定程度的红色妆品,如胭脂,进而使面色红润,相当于现在的涂腮红。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就有“著粉则太白,施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