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朱允炆对身后的文官询问,而能被他称为先生的,自然也只有作为东宫伴读及太常寺卿的黄子澄了。
\n
面对他的问题,黄子澄看了看朱高煦的削藩论:
\n
“理论可行,但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方法进行,恐怕没有百年时间,难以建功。”
\n
“臣还是认为,应当速战速决,一举剪除诸藩。”
\n
黄子澄的话让朱允炆满意点头,但他却也担心诸藩手中的兵马,因此放下《汉书》,重新拿起了毛笔:
\n
“诸叔藩王皆拥重兵,如有变端,怎么办?”
\n
面对问题,黄子澄不卑不亢的应答:“诸王仅有护兵,只能自守,倘若有变,可以以六师监之,谁能抵挡?”
\n
说着,黄子澄看向了朱允炆放在一旁的《汉书》,脊背愈发挺直:
\n
“汉朝七国不可谓不强,但最后还是灭亡了。”
\n
“大小强弱之势不同,而顺逆之理更相异,殿下何须担心?”
\n
“嗯……”对于黄子澄的话,朱允炆十分满意,但他还是不放心看了一眼朱高煦的《削藩论》。
\n
“皇爷爷很看重高煦,你认为呢?”朱允炆再问。
\n
“秦世子炳、晋世子熺,燕嫡长子炽皆与殿下相识伴读,手足情深。”
\n
“燕嫡次子煦虽然颇得陛下赏识,但毕竟是次子,依礼制,不得袭燕王爵,只得为郡王。”
\n
“既然是郡王,那便无须担心。”
\n
“更何况从此篇文章来说,他的心应该是向着朝廷的,与其兄一样,是站在殿下这边的,只是他不如其兄温润仁厚,识大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