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天明原本就住在沙梁县的一片平房区,因为屋前有个二亩大的院子,院子里种了桃树、杏树、山楂树、苹果树、梨树、红枣树、葡萄等十来种果树,余下的地方又开了菜地,一片田园风光。所以,在别人买楼房住的时候,他不舍得这一处院落,便一直没有挪动地方。
找吴天明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吴天明知道没有执业医师证,自己不仅不能扩大诊所的规模,将来还很可能被相关部门制裁。所以,一边给人看病搞着副业,一边在学校当着生活指导,一边就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执业医师的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连续都了四年之后,吴天明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执业医师证书。
拿到证书的第二天,吴天明又去找了沙梁县二中的校长,说他想当二中的校医。校长开头不同意,又经过吴天明到校长家里做工作,两个月后,吴天明还是如愿的当上了沙梁县二中历史上,其实也是整个沙梁县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历史上第一个拥有执业医师证的校医。
校医虽然需要24小时待岗,但吴天明有办法,他招募了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女孩做他的徒弟。以后,就让这位徒弟每天在上班时间帮他坚守在校医室,顺便看书学习,提高医学知识水平,有来看病的学生,就发放那几种应急的常用药物,遇到病重的,处治不了,就给吴天明打电话,吴天明便赶来决定送沙梁县医院,或者是由家长决定送别的医院治疗。
随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吴天明就设立了排队制度,根据来找他看病的时间,发放排序号码一张。常常号码发到一百了,他每天也只能看十五位。常有家住农村的人来看病,领了号码轮不上看,回去了再来,又怕错过了,便只好找家旅馆住下等,有的等两三天是常事儿。
于是,吴天明便在自己的院子里,顺着围墙盖了十二间房子,每间房子里放了两张床铺,做了临时旅馆。来看病又顾不上接待的农民,晚上就安排住在院里的房子里,每晚收费35元。这个价格,比外面的旅馆便宜的多。一来二去,传开来,那些屋里就常有人住,有时候就是不看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