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erasure.”
(我的内心没有清晰可辨的感情,除了贪婪,以及彻底的厌恶。我拥有作为人类的一切特征——血、肉、皮肤、毛发——但我的去人格化已深入骨髓,彻底剥离,连最基本的同理心也被抹去,成为一场缓慢而蓄意抹杀的牺牲品。)
《纽约客》并不以男性视角的探讨为核心,因此对这一议题的剖析难免浅尝辄止。总之,对此有兴趣的小伙伴,非常推荐《美国杀人狂》的电影和小说。我们习惯于用衣着、穿戴、品牌、价签来定义自己和他人,却逐渐丧失了真正坐下来、深入交谈、慢慢理解另一个人的本真人格的能力。这或许是当代社会最令人悲哀的现象之一。
小说里有一个情节,是bateman在公寓电梯里遇见演员tom
cruise(没错,就是他)。因为cruise住在公寓顶层的penthouse,并且社会地位比bateman高,作为一个男人的“魅力”比bateman强,是个“alpha”,并且把bateman衬托成了beta,所以bateman在整个场景里非常自卑。
比较搞笑也很颠的是,贝尔说他在塑造bateman的时候,部分灵感源于tom
cruise和david
letterman的一次访谈,因为cruise在整场访谈里的语气、表情、举止都是那种很绅士,很有风度,很friendly的,但他双眼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nothing
behind
the
eyes”)。
另一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