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高、通风良好的区域,窑体采用石头或砖块砌筑,内部设有炉膛和烟道以保证气流循环。
并且窑壁需要铺设厚实一些才能承受接近1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
她仔细地在荒地周围勘察了一番,最终准备在地基附近往南200米的下风口建造窑炉。
建造窑炉时,柚宝直接投影出全息建造图。
江月瑶用削尖的木棍在地上画出两米见方的地基。
窑内采用分层结构,底部放置引火木材,其上交替堆叠碳块和破碎的白垩石块,形成燃料与原料的混合层,提升煅烧效率。
通过燃烧木材或煤炭将窑内温度提升至900℃以上,促使白垩中的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并在窑炉炉顶释放二氧化碳。
持续高温煅烧直至原料完全分解,煅烧完成后封闭窑炉自然冷却,待温度降至安全范围后取出块状生石灰。
具体时长依江月瑶设计的窑炉大小,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出现第一批烧制的生石灰。
生石灰加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就是熟石灰,用于建筑中调和砂浆或制作白灰面涂层,兼具防潮与装饰功能。
黄泥草浆是用黄泥浆混合草茎作为黏合剂,至今偏远农村仍可见类似工艺。
石灰砂浆则是用石灰混合砂石。
而方才张九所提到的是前朝时期进一步改良为含黏土的“三合土”。
所谓三合土,是石灰、黏土、沙子按比例混合而成。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