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路安全调研与破局之思
星期三上午,省海事局局长秦玉林特意召集陶好为、王能全、赵广水、孙宜山四位副局长,以及贾海总工程师、李育玲高级会计师和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召开会议听取各组的调研情况汇报。
徐科长给局里几位领导每人递上一份调查报告。他环视一圈各位领导,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山水市水路安全隐患问题较为严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船舶适航性能与船员安全素质堪忧。
其一,经济条件与水运基础薄弱。封闭水域的经济状况普遍欠佳,水运基础条件落后。这里的船舶主要服务于库区群众,客货运量小,经济效益低,船主无力对船舶进行大规模投入。而且船舶建造缺乏正规厂家与图纸,大多因陋就简、东拼西凑而成。船主觉得船能装货能航行就行,库区乘客无论严寒酷暑,都只能坐在露天甲板上,在水中航行一个多小时,乘船条件恶劣至极。
其二,船员安全素质低下。封闭水域的船舶仅能从事短途客货运输,基本在自家附近水域活动。船员大多上午开船,回家务农,半农半商。开船前未接受正规、系统的培训,对安全危害认识不足,也不舍得在安全方面投入。他们认为能把船开走就行,出了事自认倒霉。
其三,乘客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乘客与船主多为乡里乡亲,只求出行方便,觉得没了这艘船出行反倒不便。船舶常年在水上跑,也并非经常出事。
其四,船主长期只与山水市海事处打交道,没有其他海事机关对其管理。他们认为船舶能载货能航行,有无证照一个样,接受管理就得花钱(购买设备、培训考试、办证办照都要花钱),不违规就赚不到钱。山水海事处宣传安全、提出整改意见,船主就觉得是故意刁难,妨碍他们发家致富。船主受经济利益驱使,对海事处的管理能拖就拖、能抗就抗。一旦海事处采取扣船等强制措施,船主便纠缠不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