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决不能惊到。”老妈坚定地说。
“那就下周开始,抱到各屋转转。”我看老妈说的决绝就随口付了一句。
我们把饭菜放在茶几上,屁股在沙发上跨了个边儿,边吃边看孩子。儿子侧着头向我们这边张望,四肢摆动,大有得意洋洋之感。
吃着吃着,“哇哇哇”孩子向我们提出了抗议。
“喜喜瞌睡了。”妻子说者起身把孩子抱到床上,给他喂起了奶,一小会儿就睡着了。
妻子回到沙发上继续吃饭。随后,她说:“你刚才说,我们那样逗喜喜玩耍是不对的,为什么?请解释一下!”
“不是不对,只是有些地方需要改进那么一点点。”我说。
“怎么改进?”妻子说。
“你们逗孩子四肢玩还属感觉动作,但他在新生儿期已有了较好的感觉力。喜喜现在一个月大了,他到了知觉周围景物和声音的发展阶段,他的眼睛能看到离自己面部0.4——0.7米的物体,”我说道,“此时孩子更愿意用听声音来辨别不同的人脸,更愿意辨别有明显对比的图案,使之产生想抓这些东西的想法与举动。”
“这些‘想法与举动’就是你这两天反反复复说的知觉。”妻子说,
“对。父母要创造性地多帮孩子做此类事情。如果一切正常,再过三、四周孩子紧握的手指,就有自我松动去抓东西的觉知了。”我说。
“不就是逗孩子玩时多加点道具吗,这么简单的事让你说的超级复杂,”妻子说道,“以后逗孩子玩,肯定会道具多多。”
“但用道具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