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出发’——喜喜,你要两臂上举握好方向盘,然后左拐右拐寻找目标,我们的身体一同摆动;
5、‘听院子里的鸟叫,’——停车,上体前倾看看有无危险;
6、‘一切安全,继续出发,’——松离合、踩油门双腿轻轻地做出动腿动作;
7、‘向左拐,看一看,’——孩子在我胸前随我一同向左倾斜;
8、‘向右拐,看一看,’——孩子在我胸前随我一同向右倾斜;
9、‘加点速我们快点到院子的南边’——我的四肢帮着孩子加快了一些四肢活动频率;
10、‘突然下起了雨。赶快握紧方向盘,慢慢开’——我有意帮孩子加强上肢手指的抓握条件反射;
11、‘雨下过了,车也到院子南边了,我们小心地在水洼中走’——我有意帮孩子的腿脚做出踮脚寻支点,小心过路障的动作;
12、‘雨后院子里的花真美啊’——停下来,我们用手摸一摸。我嘴里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诱导孩子的双手做抚摸动作;
13、‘喜喜,我们现在找到了花,也休息好了,我们一起再去找找果,好不好’——我们从抬头练习开始,又把动作与语言进行了一遍……”
“你这是抬头也练了!也与孩子玩好了!还交流好了!”妻子说道,“确实有寓教于乐的味道。”
“孩子的主题活动课就应是这样的模型,”我说道,“其实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思路也是这样的,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打球踢球的热望,然后对有田径潜质的同学,在冬训以及赛前有针对性的训练4周,争取成绩有所突破。没有比赛任务时,打球踢球与田径以周为单位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